人一般从40岁开始,就开始出现老视。这是人体自然老化的现象,眼的晶体逐渐硬化调节不足,从而引起看近,尤其是看较小的字体困难,这样的现象叫老视眼。对于老视眼,我们对它并不陌生,但相对于近视眼来说,我们对老视眼的探讨研究较少,现有的资料对老视的验配提及不多,主要是进行跟年龄相关的简单验配,即相应的低海拔相应的度数,或在远屈光的基础上加上经验度数。可是此种方法往往会带来很多视觉功能问题,并引起视疲劳。当前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视眼验配还没引起必要的重视。 
       

        本次研究探讨是以自己近20多年验光经历,对近千例老视患者的近附加的检测以及临床验配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为基础,旨在论述和探讨老视的科学检测和验配。

        早期老视眼镜是以单焦点的镜片为主,还有部分双焦点镜片,基本以玻璃镜片为主,品种单一,选配余地较少,从90年代初开始,上海三联集团率先在国内引进了渐进多焦点镜片。目前老视眼的镜片品种繁多,这对我们老视眼的验配提出更高、更细致的要求。由于老视眼患者每个人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按年龄加度数。  
     
       在长期验配老视眼的数据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据。80年代初期,戴老视眼年龄段普遍较早,一般人四十岁左右就开始戴老视眼。由于那个时期没有人工晶体,白内障患者动了手术后,老视眼度数配得较深(一般要+800以上)。进入90年代以后,老视眼的年龄段往后移,近几年戴老视眼的年龄普遍都在45岁后,甚至更晚。数据中发现,酗酒多的人老视眼度数高于常人,戴镜年龄也早于常人,有的还带有远视眼;高海拔地带老视眼要早于低海拔地带,白内障发病年龄也早于低海拔地区;白内障中晚期患者不适应年龄加光法,部分白内障患者临床验配发现,老视度数在降低而近视在加深。目前人工晶体出现,白内障患者做了手术后,他的老视眼度数会变好。在验配时必须考虑多种因素。
     
     那么怎样科学验配老视眼呢?
1、首先老视眼必须进行准确的远用屈光矫正(按常规顺序验光)。
2、熟练使用综合验光仪近用验光视标,精确测定老视调节参数是确定近附加的关键步骤。这包括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范围等测定。
3、按实际要求使用近用距离。过去我国标准近用距离为33cm,欧美标准为40cm,现在我们验配老视眼调整为40cm左右(这个距离更加适应老视眼的自然调节范围)。
4、保留储备调节法。用综合验光仪近用视力表测量。 
  
     综合验光仪:患者遮盖左眼,右眼注视综合验光仪。近用视力表杆0.6视标,将综合验光仪近用视力表杆由远至近,直至0.6视标模糊,测定此时近用视力表到眼的距离,此点即为近点,近点距离的倒数为该老视眼的调节幅度。如近点为40cm,调节幅度为1/0.4(米)=+2.50D。有的老视患者辩识不了0.6的标视,可以在眼前预先加+2.00D标准镜片,再辩认0.6视标,仍将近用视力表从远拉到近,直至眼睛出现模糊现象,测量此时视力表到眼的距离,用该距离的倒数减去+2.00D,即为调节幅度。例如:一老视者在0.4米时,阅读0.6视标开始模糊,此人调节幅度为1/0.4-(+2.00D)=+0.50D,其近点为1/0.5=2m。
5、使用综合验光仪融合性交叉格子法。
  
      在远用镜基础上放置±0.50DC交叉柱镜,负轴置于900方位,用综合验光仪近用FCC方形网格视标置于眼前40cm处。让被检老视眼观察水平线与垂直线的清晰情况,若水平线清晰(色深),则逐渐加大正球镜度,直至水平线与垂直线一样清晰,此时所加的正球镜度就是被测者的调节不足量,也就是阅读近附加的度数。在充分了解老视患者的调节状况及要求(如配渐进多焦点镜),确定最后处方。
      
      小结:老视眼验配工作必须耐心细致,老视眼有同龄的正视眼、远视眼和近视眼人,但所具有的调节力不相同,故应按照正规科学的步骤验配,取得准确的远用屈光矫正度数,并结合患者实际阅读需要,经充分时间试戴后确定最后处方,决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经验加光公式和经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