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总体上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非老视性调节异常;

另一类是聚散系统障碍。  

一、聚散系统障碍
聚散即指集合和发散,在分析这类患者时首先要根据测量的数据确定病例的类型,然后确定其具体的处理原则。
   (一)检查内容
1.远近隐斜的测量。
2.集合幅度的测量。
3.远近距集合力的测定。
   (二)病例类型
1.集合不足
体征:远距隐斜正常而近距高度外隐斜。
PRC:低。
NPC:后退(一般大于10-12cm)。
AC/A:低,调节测量结果正常。
常见症状:阅读和近工作时眼部不适,头疼、复像、视力疲劳。
治疗:通过视觉训练改进正融像集合功能,成功率很高,棱镜(近距离工作棱镜处方)。
   分析常用步骤:
(1)对照MORGAN正常值范围,远距隐斜在范围内,近距外隐斜加大;
(2)ZCSBV(双眼单视清晰区),平行四边形,PRC低,NPC后退,AC/A低。
   2.集合过度
体征:远距正常,近距内隐斜,AC/A高。
NRC:低是集合不足的典型指征。
PRA:低。
症状:短时间阅读后出现眼部不适和头疼、视力模糊、复像。
治疗首选:远距离使用病人的验光处方,近距离正镜附加0为什么?
也可采用视觉训练。
   3.散开不足
体征:远距内隐斜,近距离眼位在正常范围,AC/A低。
症状:远距离复像,头疼和眼部不适。
治疗:首选使用BO棱镜,视觉训练,球镜改变:不可取,为什么?
   4.散开过度
体征:远距离高度外隐斜,近距离隐斜在正常范围,AC/A高。
症状:远距复视、视觉疲劳。
治疗:视觉训练相当成功,首选。远距离使用BI棱镜和改变球镜度数。
   5.单纯外隐斜
体征:远距离和近距离外隐斜均大于正常范围的外隐斜,AC/A:在正常范围内,BO融像性聚散范围结果较低,加正镜至模糊的测量结果较低。
症状:视力模糊和复像。
治疗:视觉训练成功率高,首选BI棱镜,不伴有调节问题也可改变球镜度数。
   6.单纯内隐斜
体征:远距离和近距离内隐斜均大于正常范围的内隐斜,AC/A:在正常范围内,BI融像性聚散范围结果较低,加负镜至模糊的测量结果较低。
症状:视力模糊和复像。
治疗: BO棱镜,首选;视觉训练,如果近距内隐斜大于远距离内隐斜,可以正镜近阅读附加结合BO棱镜或BI视觉训练。
   7.融像聚散减低
体征:远距离和近距离眼位均在正常范围内,AC/A比值正常,但是BI和BO融像性聚散范围均低于正常,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正常。
症状: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出现视觉疲劳症状。
治疗:通过视觉训练增加两方向的聚散范围。
   8.假性集合不足
体征:远距隐斜正常而近距高度外隐斜。
PRC:低或正常。
NPC:后退(一般大于10-12cm)。通过正镜附加可以改进NPC。
AC/A:低。
调节测量结果异常:调节幅度低,调节滞后异常高。
治疗:针对调节问题处理,采用正镜附加,其次可通过视觉训练。

二、非老视性调节异常

非老视性调节异常是在年龄上未达到老视的出现了调节的问题,即视近时出现视力模糊、头痛、眼部不适等症状。
   (一)检查内容
1.调节幅度。
2.调节灵活度。
3.调节滞后。
4.相对调节。
   病例类型
   1.调节不足
症状:视觉疲劳、近距离视物模糊、畏光流泪,并可伴一系列特异性全身症状如头痛、全身乏力等。
体征:调节幅度低,调节灵活度在负镜片时速度减慢,PRA低。
治疗:针对调节问题处理,采用正镜附加,其次可通过视觉训练。
   2.调节灵活度不良
症状:近距离视物后出现短时性近距和远距视力模糊。
体征: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均正常,调节灵活度下降,NRA和PRA可能都低。
治疗:通过视觉训练提高调节灵活度。
  3.调节疲劳
   症状:近距离阅读在初期尚正常,持续一段时间后视力下降,看近模糊。
体征:调节幅度、调节滞后和调节灵活度在检测初期均正常;重复测量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下降,调节滞后
增加, PRA正常或偏低 。
治疗:视觉训练或正镜附加。
  4.调节过度
   症状:近距离阅读时经常出现复视和模糊像,视觉疲劳,并伴一系列特异性全身症状如头痛、全身乏力等。
体征:调节幅度正常,调节灵活度在正镜片时速度减慢,NRA正常或偏低,调节前,有时为高度外隐斜。
治疗:视觉训练。

三、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处理原则

双眼视觉异常的临床处理方法有多种以非手术疗法为主,我们经常采用的基本方法有三种:球镜的改变;棱镜的调整;视觉训练。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视疲劳症状,增进双眼视功能,具体采用的方法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并根据调节和集合检测到的眼动参数确定诊疗方案。
   (一)球镜的改变:对双眼视异常的患者我们要特别注意准确验光,因为有时经常是屈光矫正不当的患者被误认为是双眼视异常的病例。因此准确的屈光矫正是成功解决双眼视异常的前提条件。
  在准确验光的基础上对球镜进行适量的调整,其意义在于希望借助于球镜的增减来改变调节,从而改变调节性集合,产生眼位的变化,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例如,如果患者的外隐斜度数较大,我们可以通过在眼前附加一定的负球镜,这可以表现为原有度数负的增加或正度数的减少,使患者产生调节,带动调节性集合,矫正一部分外隐斜,相反,增加正度数或减少负度数则适合于内隐斜,但是我们通常要参照AC/A值,因为只有在AC/A值较高时,我们才可以用比较小的度数的球镜附加来改变较大的隐斜度数,即牺牲一点点视力达到双眼舒适协调的作用,但是如果AC/A值较小,那么大度数的球镜变化,造成视力的严重下降,而带来的眼位变化却非常小,就得不偿失了。
  使用球镜效果较好的典型例子就是集合过度,患者视远时无明显的隐斜,但在看近时表现出中到高度的内隐斜,发散即负融像性集合的测量值相对于较大的内隐斜来说较低或不足,AC/A值通常较高,因此我们可以在患者近距离阅读时附加小度数正球镜,减低大度数的视近内隐斜,极大的缓解患者的症状。例如:患者视近的隐斜为12ΔESO,BI;3/6/2,AC/A=10,此时如果给患者附加+1.00DS的阅读附加,近距离的内隐斜将消失,BI范围会增大,当然我们具体的附加度数会严格的按照相关法则确定。临床上经常使用阅读正附加的双眼视异常的病例类型有:集合过度,单纯内隐斜,调节不足,持续性调节疲劳。
  与上述相反的例子就是集合不足,患者通常表现为远距离无明显隐斜,在近距离有较高的外隐斜,AC/A值通常较低, 而发散过度的患者通常表现为近距离无明显隐斜,在远距离有较高的外隐斜由于AC/A值较高,对于这类患者若采用附加负球镜,效果较好。另外一类可以附加负球镜的双眼视异常就是AC/A值正常和较高的基本外斜病例。
   (二)棱镜:使用棱镜有两个作用,第一缓解症状;第二视觉训练的一种方法。我们一般推荐在做视觉训练时使用棱镜,但是对于年龄较大无法通过视觉训练获得改善的推荐使用棱镜,对于水平隐斜比较大的或者是间歇性斜视的,使用棱镜可以减少融像性集合的需求,缓解症状,但是有使隐斜进一步加大的报导,另外一类使用棱镜的就是远距离内隐斜伴AC/A值低或正常者。对于垂直的隐斜,使用棱镜也是较好的适应症。
   (三)视觉训练
  集合训练的目的获得较好的集合范围,消除抑制、改善病人模糊、视疲劳、复视、视觉不舒适症状,克服调节困难,增加调节耐力。
   集合训练对于眼位正的病人来说很重要,特别是融合性集合范围较低,集合灵敏度性和耐力较差的病人,有时医生会很奇怪,为什么眼位正的人会发生集合异常的症状。Kinetic交替遮盖试验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许多情况下,我们只是在观察下进行交替遮盖,可能会得出眼位正的结论。Kinetic交替遮盖是用交替遮盖+笔尖试验,这样能暴露病人由远→近这一变化过程的外隐斜或由近→远的内隐斜.如果病人没有适当的集合范围,他们就会产生双眼视异常症状,所有的调节和集合范围,包括灵敏度和耐力,都可以通过视觉训练扩大。
通常科以选用Brock线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