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逢空浏览了知乎名家专栏,发现有很多知识和文章值得阅读和学习,以下特意摘录一篇关于行业知识和理念的文章予以学习和推广。

谈一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眼镜的价格差那么多?


一、品牌推广

最昂贵的经营费用是推广。一个品牌从默默无闻到被顾客认知,要么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慢慢积累口碑(但这条路太慢了,而且,能不能熬出来还是个未知数);要么投入大量的金钱做各种形式的软硬推广。巨大的推广投入必将会转化为价格的一部分。比如:暴龙眼镜。
另一种形式是品牌授权。购买服饰、汽车等知名品牌的授权,延伸到眼镜品类,自行设计(更多的是抄袭大牌款)、下单、分销,昂贵的授权费用也会转化成价格的一部分。这类品牌国内也有很多,比如:PORTS(宝姿)眼镜

二、产品设计或研发

独立设计师品牌的产品,设计师的心血与创想不仅仅只是美化了眼镜的装饰性,也改善了佩戴的舒适性和便利性。优秀的眼镜品牌会持续在产品上投入非常巨大的资源,大量的时间、金钱、优秀设计师、结构工程师们的投入,才能支撑起一个令人尊敬的品牌。比如:OAKLEY。这些也都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是抄袭、拼贴大牌元素的所谓设计当然能省下这部分成本,但明知山寨,还为了省钱购买山寨的人正在迅速减少。

三、产品的材质

材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眼镜的质感、舒适性和耐用性。优质的材料,成本数倍甚至数十倍于低劣品质的材料(如,同样的黑色板材镜架,3元一公斤的黑色板材料和120元一公斤的黑色板材料有些人认为差不多)。
致力于低价的产品,往往会不断地研发出外观看起来差不多的替代材料,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四、制造工艺

镜架的工艺不仅决定了眼镜外观的精致程度,加工的工艺水平也影响着配镜的精准度。品质低劣的镜架,无论再好的镜片都无法保障眼镜的参数准确,而且,镜片的实际参数可能在镜架产生的应力扭曲或挤压下逐渐变化。
镜片的工艺水平更是以光学指标息息相关。品质低劣的镜片,度数的误差范围非常大(比如,您配的是325°的镜片,实际度数可能是310°),有效视野很窄,各项光学指标还有可能问题百出。
优质的工艺还需要技术等级较高的技师和精密的加工设备支持,这也是成本的组成部分。

五、销售环节

销售环节越长,售价越高。通常的模式是:工厂——品牌商——经销售(批发商)——零售店,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大家都在致力于压缩销售环节。目前主要有三个方向:
1、压缩掉品牌商环节。由工厂和经销商做库存,印制上零售店或网店各自的品牌,交给零售商销售。
2、压缩掉经销商环节。由品牌商设计产品,下单生产,交付零售商(实际并不多。因为品牌商需要对产品设计以及生产环节的深度了解,还需要承担库存风险)。
3、压缩掉品牌商和经销商环节。由零售商自行设计产品、下单、品控,自己的零售店销售。只有镜架能做到,且对技术和管理要求很高,目前真正有能力做到的还很少。这方面表现出众的,如:Jins

六、验光及配镜加工技术

品质再好的镜架和镜片,没有准确的验光参数与精准的加工,做出来的眼镜仍然是不合格的。
验光的准确性除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外,优秀的验光师必不可少,并非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就能胜任。而优秀的师傅自然要有与他们的技术能力相匹配的收入,这也成本的一部分。如果还是以销售提成为主要收入的模式的话,再好的验光师傅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在验光上的。
配镜加工同理。精密的全自动加工设备固然重要,优秀的师傅更重要。


在完全开放的市场上,除了少数的黑店外,几百块钱的镜架和几十块的镜架不具有可比性。
仅仅从健康角度,可以忽略装饰性为主要卖点的大品牌镜架,尤其是广告泛滥的品牌。但选择专业品牌镜片还是很必要的,仅凭肉眼判断镜片的品质好坏不现实,实际上专业品牌镜片和眼镜店自己注册品牌的镜片,同等品质下价格差异也不大,甚至专业品牌价格更低,因为价格更透明。


友情提醒:
眼镜是非标准化产品,足够的经验积累必不可少。创新不再是生造一个新概念或某个单一“痛点”的营销噱头(如o2o、柔性供应链、互联网思维),需要从设计研发、供应链、工艺、品控,甚至延伸到验配环节,全方位地深入了解,才有可能做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备注:本文参考和摘录《章伟忠》专栏一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2214820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