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屈光程度分:
   (1)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
   (2)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6.00D,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
    (3)高度近视眼:近视度>-6.00D,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

按屈光成份分:
1)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
   (2)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
   (3)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
   (1)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部分属基因遗传眼病,环境因素是主要成因之一,眼部不伴有其他病理性改变,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
   (2)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伴有眼部的其他异常的近视,多由遗传因素所致。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一般近视在18到20岁前停止发展, 但某些高度近视20岁后仍有可能发展,故有人将其称为进行性近视。
此外有人把婴幼儿期既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遗传性近视都叫作先天性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