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有过这样一种体会:看电影遇到精彩场景时会睁大眼睛盯着屏幕,担心一眨眼就错过关键剧情。而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因为眼睛会自主选择眨眼时机,以免错过重要的视觉信息。

  眨眼频率

  通常情况下,每个人眨眼的频率和方式不同,平均每分钟眨眼10至15次,每次持续100至150毫秒。在眨眼的瞬息之间,眼睛接收不到视觉信息和光线。

  英国《每日邮报》29日援引日本东京大学中野玉见博士的话说:“我们似乎下意识地寻找眨眼的最佳时机,将眨眼时遗漏重要信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他说,伴随每次眨眼,大脑有450毫秒时间接收不到视觉信息,也就是说,每分钟大约有6秒时间没有视觉信息输入。这意味着,如果看一场时长150分钟的电影,那么期间有15分钟我们闭着眼睛。

  科学家们想知道:人类如何应对眨眼所带来的信息缺失?

  眨眼实验

  中野挑选9名健康男性和9名健康女性进行实验,这些志愿者年龄在22岁至31岁之间。

  研究人员安排志愿者观看无声喜剧《憨豆先生》的一个片段和另一段毫无情节的水族馆影像,还让他们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有声读物。

  通过观察志愿者在三种测试环境下的眨眼情况,研究人员发现:在看无声喜剧时,志愿者几乎在同样的时间点——剧情不精彩以及场景末尾时眨眼;但在观看水族馆影像和聆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有声读物时,实验者并没有同步眨眼。

  “只有在个体需要从连续的视觉事件里提炼信息来理解故事情节时,同步眨眼才会发生,”中野说。

  择时眨眼

  研究人员发现,志愿者们只在无声电影的“非关键”时刻才同步眨眼,当时屏幕上可能正是一段场景的末尾,或者镜头里没有主角,只有无关紧要的建筑、道路。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志愿者看一段视频故事时的眨眼间隔。在这段时长3分30秒的视频中,志愿者们眨眼60次。

  中野的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上。

  伦敦大学学院学者杰兰特·里斯认为这是一项有趣的研究,这种个体间的同步眨眼“暗示有一种可以诱发眨眼的共性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他还指出,曾有研究显示,在看电影时,个体间的大脑活动可以变得同步。

  “(同步)眨眼也许正是人们大脑同步活动时的一个外在表现,这可能有助于回答‘人们看电影时在思考些什么?’”里斯说。(林琳)本博文转载自:新华

本文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a9b3d90100en8b.html 《李海燕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