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可看成尖向内,底向外若干三棱镜的组合、光学中心是透镜的光学系统正中心,所有光线通过时,都不发生偏斜,为使视线恰好通过矫正镜片的光学中心,每副眼镜都要测定两眼瞳孔距离。当眼视近物体时,两眼向下转动,向内集合,为了阅读头向下倾斜20—300眼球向下转动,眼的光学中心也应向下移动2—2.5mm。


  理想的光学中心视近比视远小2—4mm。青少年近视眼大多远近兼用。

       在此,笔者特从调节、辐辏与瞳距等等方面,近视眼屈光度与瞳距的关系,谈点初浅看法


  1、中度近视眼使用调节少;
  屈光度-3.25D以上中度近视眼,其远点在眼前距离,近视度愈高,远点距离与眼球愈近,调节范围小,使用调节也少。例:20岁正视青年近点为10mm,调节屈光力为10D,按公式a=r-p,A=P-R [r 示远点距离,R 屈光力(D),p 示近点,P 示近点屈光度,a 示调节范围,A 示调节程度]。同龄青年5D近视r为100/5=20cm,调节范围a=20cm-10cm=10cm,R为100/20=5D,P=100/10=10D,调节程度A=10D-5D=5D。从眼前10cm到20cm需要的调节力为5D,以此类推-4D~-6D调节范围分别为7.14cm,6.67cm,6.25cm。它的调节程度分别为14D,15D,16D。近视4D~6D在33cm所需调节力大约为4~4.5D,Finchain实验证实24岁以下的青年1MA辐辏引起1D调节,那么33cm距离所需的集合为100/33cm=3MA。中度近视调节与集合基本平衡。所以低于-6D近视患者,以最低屈光度最佳视力充分矫正并经常戴镜,使近视矫正为正视恢复调节与集合之间正常关系,配眼镜的瞳距以远用瞳距为宜。 


  2、低度近视眼看近不需要调节;
  低度近视眼引起视疲劳也多见,低度近视的远点也在有限5m以内,看近需要集合,但不需要调节。例:近视3D者注视目标33cm,据公式调节为R=3.0-(+3.0)=0。15岁正视眼近点8.5cm,调节范围12.0D;假如15岁戴-2.0D近视镜调节范围是8.33cm,调节范围12D;-3D近视调节程度7.7cm,调节范围是13D。如果低度近视视近戴眼镜-1D至-3D必然产生1MA至3MA的集合,所以在33cm距离时近视眼3D不需要任何调节。由于调节与辐辏联动机制,不仅调节可诱发辐辏,而且辐辏也可引起调节,此时患者为平衡调节与辐辏的矛盾,可以产生两种情况:1)使用过度调节以求集合平衡,久之睫状肌调节过度引起视疲劳;2)为求得集合与调节平衡,患眼采用减少集合求得与调节平衡,久之会出现眼外肌的不平衡,会发生外隐斜。

      笔者特作几点建议:

      1)中小学生,尤其小学生,远视力可看清黑板,不急于配镜;

      2)为解决视远困难,可以视远戴镜,视近不必戴镜,防止视疲劳发生;

      3)戴镜仍有不适症状可戴双矫镜或渐进多焦眼镜,下加凸透镜减少视疲劳可预防近视屈光度加深。


  3、高度近视屈光度越高,使用调节越多;
  高度近视眼,情况复杂,由于远点和近点距离很近,调节范围很小,例:25岁正视青年近点为12.0cm,调节屈光力为8.5D;假如同年龄-7.0D至-9D近视,它的调节范围分别是6.45cm、6.06cm、5.71cm它的调节程度分别为15.5D、16.5D、17D。屈光度愈高,所以调节愈多,极易引起视疲劳,常见高度近视完全矫正,能获得好的视力,但难以耐受视疲劳,两全其美的办法:1)降低近视屈光度1D—3D,低矫能保持0.8左右远视力,争取保留一部分调节力,保持双眼舒适度和双眼视觉;2)近视眼镜远近兼用者,镜片光学中心取视远和视近的平均值,以减少调节;3)看近视疲劳症状仍不能改善,配戴远近两副眼镜或渐进多焦镜。高度近视眼配戴眼镜时为了减少像差,眼镜尽力靠近眼睛在眼前12—15mm不触及睫毛既可,例-10D近视镜,距眼角距4mm,则放大4%,-5.0D近视眼镜,镜眼距仍为4mm则放大2%,再则镜眼距远,必偏离瞳孔线引起三棱镜效应。


  4、外隐斜与瞳距;
  青少年近视眼,外隐斜视不少见,在5△—10△以内无症状,并有良好的融合功能,不必处理。大家知道,在配镜过程中,内隐斜为减少调节,瞳距可减少2—4mm,外隐斜为增强辐辏功能,瞳距增加2—4mm,以减少三棱镜效应,且戴镜舒适。为较精确求及外隐斜离开光学中心距离,不防用公式d=p△/L(d 示离开光学中心距离cm,L 示需配镜球面度D,p△ 示1/2外隐斜偏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