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标准的验光程序中有一项为眼位检查,而在我国,这项检查并没有引起广大视光学师的充分重视,事实上,眼位检查对验光配镜的影响很大,某种意义上讲,他决定着验光配镜的最终处方。

眼位检查是指对眼球位置进行的检查,眼球位置又分为正位视、隐斜视和显斜视。

正位视是指无论融合反射是否存在,眼位始终保持正位。如图1

隐斜视是指眼球有潜在的偏转趋势,但在融合反射的作用下使眼位保持正常。也就是说融合反射存在,眼球正位,融合反射被打破时,眼位偏斜。

显斜视是指无论融合反射存在与否,眼位呈现明显偏斜。如图2

图1  
图2

二、眼位检查的方法

我们在进行眼位检查时要注意视远时(通常设定为6米)和视近时(40厘米或33厘米)的眼位,并要对隐斜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查分析。眼位检查的方法很多,下面我介绍常见的几种。

常用的眼位检查的方法
遮盖实验 遮与去遮 结合三棱镜定性定量分析(显斜)
  交替遮盖 结合三棱镜定性定量分析(隐斜)
Maddox杆   结合三棱镜定性定量分析(隐斜)
Vongrafe检查   定性定量分析(隐斜)
遮盖实验

遮盖实验又分为遮与去遮和交替遮盖两种。

遮与去遮:帮助判断有无显斜及隐斜。(我一般习惯用此方法检查患者是否有显斜视,而用交替遮盖判断隐斜视。)


步骤:
(1)令患者注视眼前视标(6米或40厘米)
(2)检查者遮盖一眼,观察未遮盖的另一眼是否转动;然后去掉遮盖,观察去遮盖眼是否转动
(3)结果分析见下表


方法
检查表现 结论
遮盖眼 未遮眼
遮盖右眼
(注视眼)
  不动 正位视
  外转 内显斜
  内转 外显斜
去掉遮盖 不动 不动 正位视或有
交替性斜视
转动 转动 单侧性斜视

交替遮盖:帮助判断有无隐斜。

步骤:
(1)患者注视眼前视标(6米或40厘米)

(2)检查者用遮盖板反复交替遮盖双眼,同时观察双眼在不遮盖时,眼球是否转动及转动的方向。
(3)结果分析:如果眼球不动为正位;向内转,为外隐斜或外显斜;向外转,则有内隐斜或内显斜,当眼球下转,则有上隐斜或斜视。

定量分析:检查时如果结合三棱镜,就能够对斜视进行定量分析,在检查时三棱镜的放置原则是三棱镜的尖端指向眼位偏斜的方向,如内(外、上)斜视,三棱镜的尖端朝向鼻(颞、上)。然后在增加三棱镜度数的同时遮盖眼睛直至消除眼球转动为止,此时所放置的三棱镜度数即为斜视的偏斜度。

注意:在检查时结合flash方法,可以消除双眼的融合反射,使结果更为准确。在交替遮盖实验前应先进行遮与去遮实验以排除显斜视,否则交替遮盖结合三棱镜检查的结果为隐斜和显斜度数之和。

正常值:远:1棱镜度外隐斜(标准差:±2棱镜度)

        近:3棱镜度外隐斜(标准差:±3棱镜度)

 

Maddox杆检查

原理:根据圆柱镜片的光学原理,通过横的Maddox杆注视点光源会产生一条垂直线,而通过竖的Maddox杆会产生水平线。
步骤:
(1)矫正患者的屈光不正;
(2)将Maddox杆放置在右眼前,左眼前不放置镜片,开启点状光源(6米或40厘米);
(3)询问患者看到的现象,有三种,即点线重合、点在左线在右和点在右线在左;
(4)判断斜视的性质,方法是根据“影交叉眼不交叉;影不交叉眼交叉”来判断;
(5)根据斜视的性质在眼前加三棱镜;
(6)结果分析


方法
检查结果 结论 三棱镜的方向 说明
右眼
放置
马氏杆
点线重合 正位视    
点在左线在右 内隐斜 基底向外 影不交叉眼交叉
点在右线在左 外隐斜 基底向内 影交叉眼不交叉
通过马氏杆看点光源的现象
无隐斜 内隐斜                          外隐斜

注意:我们假设患者没有显斜视。当检查垂直隐斜时,马氏杆垂直放置,产生水平线。该方法比较简单方便,但检查水平斜视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右眼12△BI测量棱镜 左眼6△BI分离棱镜


(3)令患者注视单个/行视标(6米或40厘米)。此视标应为患者屈光度较大的一眼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4)确保患者双眼能同时看到两个物像,且一视标位于右上方(右眼图象),另一视标位于左下方(左眼图象),二者相对位置如图,令患者注视并读出下方视标

  E    
E    
    右眼所见
  左眼所见  


在12△BI测量棱镜 6△BI分离棱镜的作用下,双眼所见视标的相对位置

E    
   
E   右眼所见
   
  左眼所见
     


右眼所见 E
左眼所见
(5)测量水平隐斜时,以每秒2△的速度逐渐减少右眼的基底向内的棱镜,直到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垂直位上对成一直线,如衣服上的钕扣上下对齐,如图所示,记录此时的棱镜基底方向和度数,然后继续在相同方向改变棱镜的度数,直至视标变成左上和右下,然后反方向旋转棱镜直至视标重新在垂直方向排列成线,记录此时的棱镜基底方向和度数,两次的结果如在3棱镜度以内,则二者求均值,此即为隐斜度数,其基底方向表示隐斜视的类型。基底向内(BI):外隐/显斜;基底向外(BO):内隐/显斜;0:正位视。例如在右眼前棱镜为6棱镜,基底向内时,两行视标垂直排列,患者即为6棱镜度的外隐斜;当棱镜的度数为零时,则患者无隐斜;当棱镜的度数为3基底向外时则患者为3棱镜度的内隐斜。
(6)测量垂直隐斜时,测量水平隐斜时,以每秒2△的速度逐渐减少左眼的基底向上的棱镜,直到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水平线上排成一直线,根据测量棱镜的显示确定隐斜的性质和大小如图:左眼基底向上(BU)―右眼上斜;左眼(基底向下BD)―左眼上斜。

右眼12△BI为分离棱镜 左眼6△BI为测量棱镜



左眼测量棱镜示3△BU表示右眼6△上隐斜 左眼测量棱镜示3△BD表示左眼3△上隐斜

注意:
检查的起点一定为双眼能同时看到视标且排列为右上左下,若患者只看见一个视标,检查者应检查患者是否有一眼被遮盖或通过交替遮盖患者双眼的方法来帮助患者明确两眼物像的空间位置,另外有时患者存在较大度数的外隐斜时,看到的视标可能为左上右下,此时应该加大右眼所放置的棱镜度数。另外在检查开始前,一定要确信患者已了解你的意图,这样方可取得患者的配合。尤其是检查儿童时,应在使用综合验光仪前,用双手的位置作实验来检查他们是否能准确完成实验。